设为首页 | 帮助中心 | Rss 网站首页 | 登录 | 注册
重庆首页 >> 焦点 >> 正文

齐鲁晚报:“受害人公开信”让延安再蒙羞

时间:2013/6/13 21:06:54来源:重庆在线 编辑:admin
分享到:

  从抛出“临时工”这个挡箭牌,再到程式化地公开致歉,规避责任已经成了延安城管的惯用手段。受害人发公开信,形式挺新颖,但也是“新壶装老酒”。只要息事宁人的维稳心态不改变,维护延安形象就只能是空谈。

  延安城管“跳脚跺头”事件中的受害人刘国锋,近日委托发表公开信。他在公开信中表示,在爆发冲突的过程中自己也应负一定责任,延安城管等部门的善后是很到位的,事件引发的网络传言让“延安形象”蒙羞,让人感到不安。

  被踩头者帮踩头者分担责任,还公开“表扬”施害一方的善后工作,公开信中出现如此有违常理的内容,也难怪会受到质疑。尽管信上说的是维护延安形象,但字里行间维护的都是当地城管部门的形象。这种是非不分、急于息事宁人的态度,反而让革命圣地的形象再度蒙羞。

  尽管公开信是以受害人刘国锋的口吻写的,他也承认信是以他的名义发出,但从内容来看,还是难以摆脱官样文章的特征。在这篇公开信中,不乏“高度重视”、“迅速成立调查组”、“公正的处理”等语言,这些看起来如此“面熟”的文字,以往只能在地方政府的公文中看到。从承认自己“也有一定责任”,到肯定政府善后工作,再到对媒体报道和网络言论的归纳,整篇文章考虑问题很全面,远远超出了受害者个人的角度。很难想象,一个身在病榻的受害者能够做出这样的声明,这和以往常见的“受害者情绪稳定”有什么区别呢?如果不考虑作者是谁的话,倒是可以看作是官方总结突发事件的范文。也难怪会有人质疑,这是政府公关的结果。

  按照公开信的说法,刘国锋发表声明,是为了避免延安形象蒙黑,但真的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?延安是革命圣地,“延河水、宝塔山”的光辉形象是历史形成的,并不会因为一个“跳脚跺头”事件就改变人们对延安的印象。反观公开信的内容,受害人承认自己有责任,就减轻了暴力执法者的责任;声称善后工作妥善,是想让事件尽快平息;强调网络传言的危害,不过是封堵住舆论的热议。这分明是打着维护延安形象的名义,在维护涉事部门的形象。即便公开信真的是刘国锋所写,受害者替施害者叫屈的做法,也让人感觉延安城管在颠倒是非、急于息事宁人,必然引发新一轮的质疑。

  当然了,受害者愿以自己的名义发这样一封公开信,自然有他自己的考虑,但事件不会因为他个人的“高风亮节”就圆满结束。临时工“跳脚跺头”,管理不善的情况如何根除?城管大楼“稍有超标”,又有谁该受到怎样的处罚?至于城管局长的“豪车”,更不能用一个似是而非的“借用”就糊弄过去。刘国锋不追究这些事了,只能代表他一个人的态度,事件背后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其他行为,还需要官方认真调查之后,做出更能服众的结论。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,或是想凭借一封公开信就息事宁人,延安相关部门的消极态度得不到转变,只会让革命圣地的形象继续蒙羞。

  回顾“跳脚跺头”事件,从抛出“临时工”这个挡箭牌,再到程式化的公开致歉,规避责任已经成了延安城管的惯用手段。受害人发公开信,形式挺新颖,但也是“新壶装老酒”。只要息事宁人的维稳心态不改变,维护延安形象就只能是空谈。(娄士强)